washing:

大家书读咋样了?

张铭:

刚读了五分之一

园:

没开始都

朱晓林:

2章了

飞刀:

3章开篇

washing:

我还没开始感觉咋样呀

张铭:

第一感觉就是外语译过来的还不错,能看下去

飞刀:

挺好看的,了解一下大明朝衰落的开端

我正好之前看过百家讲坛的《明亡清兴60年》,讲的是努尔哈赤崛起到袁崇焕被冤死,正好是明朝衰败的尾巴,这个正好是开端

LHT:

感觉这皇帝当的好憋屈啊,太束缚,不如想象中好

张铭:

这皇帝就是很憋屈,优柔寡断

wannabeatree:

我去先看明朝那些事了,从万历爷爷开始捋起来

张居正太张狂了

朱晓林:

皇帝也不好当

飞刀:

张居正可以的了,要是严嵩更狂

wannabeatree:

我刚开始看高拱

老乐:

我没看。。。这两天刚看完一本《深入浅出数据分析》

张铭:

乐哥看的都是工具书

washing:

二十大报告省流版:

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washing:

今天开始看万历十五年了,感觉作者好像加了不少自己的观点呀

惠风和畅:

如果说有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工作比当韩国总统还要危险,那一定是中国明朝的内阁首辅了。

Untitled

在读《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前,我首先在网上看了看这本书的简介,看到大家对作者黄仁宇老先生都特别感兴趣,特别是他对我国古代史的认知非常特别,他说认知的中国古代史不像我们常人所常熟知的二十四史,而是把中国古代史分为三个帝国。 其中他认知的华夏第一个帝国是秦汉帝国,这个帝国是中华民族的初始阶段。首次树立了中国官方意识形态--“独尊儒术”;政府组织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而统治阶级是官僚集团,主要来自世家豪族;人才选拔上使用“察举制”。 华夏第二个帝国是隋唐宋帝国,这700年是中华文明创造力的巅峰时期。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也从“儒释道三教合一”逐渐转向程朱理学;政府组织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宰相的权力很大,官员主要来自氏族和庶族的小地主,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员;政府经过多次货币制度、财政制度改革后,人们思想活跃,兼容并施,唐宋时代经济繁荣,经济重心从华北向江南转移,并且海外贸易发达。 华夏第三个帝国是元明清帝国,这一阶段中国历史的主要特征是社会停滞,倒退固化和超级稳定,完全失去了活力。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程朱理学以及阳明心学,理学伦理的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上到下人们的思想完全固化,无法有一丝丝的改动。政府组织上中央是皇权高度专制的内阁制,官员队伍主要来自庶族小地主;中央通过做八股文来选拔官员;经济中心彻底转移到了江南,同时对外闭关锁国。

张铭:

👍🏻

惠风和畅:

@张铭 刚一看还有错别字和病句

张铭:

不耽误读,我看了一遍没发现错别字和病句

飞刀:

👍🏻

惠风和畅: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看似讲的是万历、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将相王侯各自的人生经历,其实是讲明朝走向衰亡的必然逻辑。4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西方在搞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军事创新、科学探索。而同时期的明朝,明明在科学技术、航海能力、商业创新、文化创新和火器运用等方面与西方同步,甚至航海技术还要更好一些。为什么我们的明朝就没有发展出工业化?走向现代社会?而是稳定的停留在封建社会里徘徊不前呢?明朝期间人才辈出,难道就没有人能找到正确的挽救帝国的命运的道路和方向吗?

在《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介绍了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六位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都在各自的领域试图挽救过、努力过,但是都无一例外失败了,而且全部身败名裂。为什么呢?如果说一个人的失败是他个人能力和运气的原因,但是从皇帝到大臣学者几代聪明人的努力,全都挽救不了明朝,那一定不是个人的问题了,一定是社会运行逻辑出了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呢?通读了全书后,我认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以道德代替了法治、代替了技术,导致社会极端稳定,无法变革进步。万历前期的励精图治、张居正的铁腕改革、戚继光的军事创新、海瑞的依法治国、李贽的文化创新,所有的技术之争都被伤害到利益的文官集团,把技术问题转换成道德问题进行攻击。当从道德角度攻击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没有完人,任何改革都会因道德问题而失败,人亡政息,陈腐的社会系统也就无法自我修复和革新,他的坍塌也就成为必然。

washing:

这里写的真好。激起了我内心很多想法,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

灵动之光:

我们历史课上都学过,其实从生产力改革方面看,整个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结束只有小范围的革新和优化,没有革命性的颠覆式改变,所以近代类似的改革和革命全部失败。至于为什么我党胜利了,那又是一个大篇目了

washing:

这个“写不下”的梗也是陈年老梗不为人知了吗

惠风和畅:

还真不知道

请赐教

washing:

Untitled

费马大定理,也是明朝的事

这个定理是明朝时期提出来的,然后一直到改革开放,1994 年才被彻底证明。证明过程确实有点长,写了 120 多页。

我的感想也有点长,本来想发出来等大家问呢,结果没人理我

自己乖乖发吧:

道德约束代替法治这个总结的真好,我也有这种感觉。我还认为中国科技从领先世界到落后世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个。说是道德代替法治,我觉得也可以说是感性代替理性。 不过说来“理性”与“感性”二者的优劣在这里也无法评判。 首先是我认为其间差异的体现是客观原因所致。中国大,且更多的时候是处于统一状态。大就要求民众的精神层面必须一致,政治局面统一就使得人们心中相对的安稳一些。我读的到西方历史不多,但从其他比如哲学或者科学的发展历史来侧面看,西方大部分时间是零碎的,不太稳定的。战争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应该是任何人都无法反驳的,那么多数时间处于统一状态,或者是相对于周边国家的强盛状态的中国,就少了竞争,少了发展技术的动力。而长期处于分裂的西方国家就不得不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同时内部安定与否造成的影响可以参考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民众内心安稳,就会更多的去追求精神层面的发展。反之则会更多的去追求更好生存机会。 我觉得这个观点不只适合中国,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这些都是这样。在这些国家文艺和哲学的发展才是主流,特别是古希腊和中国感觉非常类似。几乎同时代有孔孟老庄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些以哲学为主的人;也有墨子,亚里士多德这些以科学为主,还都是一时兴盛又被时代压制的人。那我觉得可以说在古代,一个统一稳定的大国维持下去的首要追求,就不是科学了。 但同样是对思想的统治,东西方的方法貌似也有所不同。西方靠的是上帝,是宗教。就是一套玄学的,很容易证伪的东西。而中国人其实骨子里都是不信神鬼这一套的。中国古代皇帝是天子,李世民下地府阎王都得跪拜。宋天子封包拯阴阳兼管他就敢下地府跟阎君 battle。而皇帝这个职位又是谁能抢到就是谁的,也就变相的说,谁都可以做天子了。再拿封神演义来说,人和神本来就无本质差别,反而是神把人坑了才导致的现在局面,所以中国人从来都没有把神看做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也因此,中国古代对人的思想统治更多是儒家道家等哲学层面的统治,而不是西方那套玄学的。这就导致了西方的理论容易推翻,而中国的理论不容易推翻。 有了这些基础,随着时间的发展,东西方差别就开始显现了。大概也就是在明朝嘉靖万历这会儿,西方有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我觉得这些运动的原因一就是随着竞争的存进导致的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我年度总结里提到的人民才是推动世界发展的根本动力的体现之一);二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从而就打破了宗教的那套理论,随后又随之而来的,人们迫切探索新的世界体系的渴望。 至此,西方和东方才走出了各自不同的道路。西方开始,越来越的,更注重科学,最后又随着几次工业革命逐渐过渡到了现代科技社会。而中国则是在思想统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更随着后来清朝的闭关锁国,终于走进了死胡同。 抛开有客观原因存在不论,只说后果,重“理性”与重“感性”之间的优劣也不一定就很容易判断。“理性”的力量显而易见,理性到极端利己的美国至今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感性”的力量则可以看中国,就看中国能在死胡同中由外力打破却依然能够浴火重生,看中国人民坚韧不拔能在几十年间追赶西方几百年的发育甚至对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了引领之势,看根植于中国人心中而其他国家人民很少有的国家和民族的概念,看同样家破人亡犹太裔科学家可以心安理得的在美国安家而有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人拼死也要回到中国。就可以知道这几千年的“感性”的统治还是有些东西的。 所以,我们最好是既要发展科学技术知识,又要发展哲学文化思想,做一个全面的人,发展一个全面的国家。

张铭:

我一直想问,没敢问,怕不发

我昨天读完了有很多感想,但是都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

佩服能写出那么多读后感的

washing:

多啰嗦一点字就多了

老乐:

主要是能结合其他知识展开,就多了,也精彩

washing:

大家是真捧人

飞刀:

都是真知棒人

张铭:

话说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老乐:

以前没看过这种类型的史书,又新又好

园:

万历十五年确实值得反复研读,他的作者非常牛,可谓博通古今,站位非常高,选择的时间角度十分精准,跨越的空间纬度十分刁钻,以宏观的视角,用通俗的语言,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故事,给大家讲述大家都能听得懂,搞得明白的全球之间的联系或者说是时事造就大环境,大环境造就人,人推动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有点现在万物互联的意思。

washing:

真的假的啊,我看了个开头就弃了

园: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看了之后我恍然明白,为啥他会出现在育良书记的案头

他其实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书

张铭:

个人观点特多

老乐:

是不是有点像说书的

张铭:

不是普通意义的历史说,说了很多个人观点,又词穷了

园:

其实他更像是作者本人对这个时间段,东西方国家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一种串联和他个人的感想。之所以这个长,是他举个很多耳熟能详的例子在佐证自己的观点,

washing:

有点像一篇知乎回答

园:

也不能算是他个人的观点,只是比那些和他一样做这类总结的人早了那么一些把书发出来了,大家读了之后觉得挺新鲜

@washing 哪篇?让我去举报他

雷同我的观点,超过百分之七十我就得找他收费了

washing:

我说的是,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有点像知乎的回答风格。(不特指某一篇)

园:

我这个锱铢必较的财迷

@washing 你有空了听听吧!反正上下班时间那么长

惠风和畅:

张铭:

LHT:

washing:

walter:

washing:

寒冰月:

washing:

夏多多:

二凡:

灵动之光:

闪电侠:

生如夏花:

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