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0-20220905 导读:washing

讨论记录

长风:

这次没跟上节奏,下本书跟上大家的步伐。《浪潮之巅》之前只看了个开头,关于IT界的变革历史,读起来还是比较有趣的。

老乐:

作者以类似断代史的方式,花了2个章节的篇幅,记录了两家极富盛名的公司:AT&T(美国电话 电报公司)和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创建和发展至今的历程。阅读了之后,使我对这两家 曾盛极一时,如今却截然不同的企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两家企业的境遇进行对比,我总结出了三个相同点和三个不同点。 三个相同点 首先,他们都是在那个时代,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在专利保护的红 利下,他们均在十多年内快速地发展成了寡头。 其次,受制于反垄断机制,他们也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拆分和以此带来的方向上的调整。 最后,他们也都因为或多或少的保守,没有跟上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的前进步伐。 三个不同点 首先是资本对其的影响。AT&T在后期,持股份额被资本大量稀释,董事会成员大部分都是由投资 机构、银行和独立董事组成。这样必然导致了董事会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无法匹配。自此, 一个又一个短时的决策被提出。即使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决策,然而也都无能为力。 IBM在这方面就好很多,公司从始至终都一直贯彻和继承着创业一代的精神,没有盲目扩张,也 没有因为利益而忽视研究。 其次是发展的过程。AT&T受资本和反垄断的制约,不断被拆分,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分离出朗讯 后,虽然获得了另外两家竞争对手的订单,却如同杀鸡取卵,一波快钱过后,从此万劫不复。 IBM虽然也受制于反垄断,但他们的目光一直很长远,他们积极通过售卖没有未来的个人电脑和 服务器部分,从硬件转型为软件,后来又转型为服务供应商。 最后是如今的境遇。目前AT&T品牌仍在,但核心部分已经被阿尔卡特并购。IBM虽然无法和当初 相比,但仍然具有不错的影响力。 我的思考 这两章内容带给我最大的思考,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如何对待外部制约因素,如资本;其次是要 放远目光,积极拥抱未来。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资本对于一家初创公司而言,能提供所需的大量资源,助其快速发 展。但是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资本是必须要得到约束的,企业决策的控制权,还是必须牢牢 把握在创始人团队的手里的,不然很容易失控和跑偏,AT&T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互联网和宽带来临之际,AT&T产生了路径依赖,不愿意花大力气去创新,继续固守自己的电话 业务。面对移动互联网,IBM也没有积极的大量投入,最终也经历了一次低谷。 对于我们而言,现在也正处于智能化、数字化的变革浪潮之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时不时会感 慨有些看不懂,甚至对于新生事物有排斥的心理。 只有顺应潮流,才能得到长远发展,为了能适应时代,我们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扩 充自己,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纵使过往所学,所处行业已经日薄西山,但我们可以以“我虽然不 会开飞机,但我不能没坐过飞机”的心态去积极拥抱未来。

washing:

我也刚看完前两章,我在想,如果没有国家干预,企业的发展是不是最终必然会形成垄断呢?

飞刀:

大部分会吧,就像文章说的高额的垄断利润会阻碍公司进行科技发展

老乐:

甚至可能影响国家机器运转

微尘之弈:

总结的真好。看书时我只注意到了你说的第三点。

悦寒:

读完前两章有个疑问哈。为什么ATT的总裁不能控制公司,反而和董事会利益对立。首席执行官不是比总裁的官小吗? 在IBM中沃森父子是总裁,郭世纳是首席执行官,他们为什么能决定IBM的走向。IBM中应该也有股票和基金啊。

老乐:

个人理解,企业的股权架构分控股权和决策权。随着资本不断注入,初创团队手里的股份是不断被稀释的。举个阿里的例子,马云手里的股份也只有个位数,但决策权被他牢牢握手里

持股多少只影响分红,决策和控股分开了

悦寒:

因为两个公司的架构不一样吗?所以IBM的总裁有决策权而ATT没有

张铭:

读了浪潮之巅电子书200多页了,感触颇深,五六十年代美国的发展太快了,想想那时侯的祖国还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和西方科技发展的差距不是一丁半点,现在我们的技术进步那么快,不得不感慨最近十几二十年我们对科技的重视,才使得我们快速稳定的跟上了世界的步伐,为祖国近些年的决策和各方面稳定发展点赞

老乐:

也许股权架构的问题,也许还有其他原因

悦寒:

所以马云和IBM在决策权方面是一样的。即使股份很少,但是能决定公司的走向

飞刀:

其实我觉得最终决策还是董事会,总裁只是提供决策意见,最后董事拍板。只不过大部分董事比较信任自己的总裁,一般总裁提出新的决策就会同意,所以会让人感觉决策权在总裁手里。

朱晓林:

决策权和股权好多都是分开的,最高决策权在谁那一般都在公司章程有体现,具体还是看公司结构设计

老乐:

但是AT&T成立很早,经过了多位领导人传承,可能有历史因素

悦寒:

哦哦,现在有点上道了。谢谢各位的解答

老乐:

有的企业领导人传承是世袭制的,有的是选举制,有的是委任制。各有利弊,都会有不同的后果

微尘之弈:

看完第一章 和你同样的疑问。通过往上翻 看到大家的回复 也明白了些。我也感谢各位解惑哈

刘海涛:

看完第三章八叛徒,有一些基本的感受:

第一是优秀的人总会惺惺相惜,最初半导体公司的创立者都是一些厉害的人物,历史上任何一个伟业总会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优秀的人召集到一起,这个故事也一样,或者是他们个人成就了仙童公司,或者是仙童公司成就了他们个人,总之是一个相互成就的过程。

第二是一鲸落万物生,正因为仙童公司的衰落过程,才成就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果是投资者,那么肯定会想尽各种办法让某个公司发展的越来越大,收益越来越多;但如果是政府管理者,肯定会从整个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尽力促进整个地区和行业的发展。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为什么国家总是限制垄断的原因。

第三是从仙童公司发展过程以及股权结构组成来看,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国内好多公司创始人股份很少,话语权却很大的原因了。

飞刀:

看完第四章,感觉苹果公司之所以这么成功是乔布斯把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而乔布斯走后苹果难再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技术与公司还存在,问题在于是库克缺少了那一抹艺术。 培养艺术细胞刻不容缓呀,兄弟们

微尘之弈:

培养艺术细胞刻不容缓的还有姐妹们 @飞刀

老乐:

我就是一个没有艺术细胞的直男

经常被美术生出身的媳妇diss

微尘之弈:

哈哈 乐哥你这在嫂子熏陶下 艺术气质也少不了

微尘之弈:

把乐哥的感想也阅读了 对乐哥文中的思考很认同,创始人要牢牢把握住企业的决策权。面对变化,要扩充自己 积极拥抱。 国内也有例子:摩拜单车最后为美团做了嫁衣 ofo最后也快销声匿迹。

看完1-4章 最大的感受就是资本的力量很可怕,它可以扶持一家企业 让他由小变大 ;也可以毁掉一家企业 让他日薄西山。资本自带的逐利属性,让它在企业整个发展中选择趋利避害,尽可能让自身获得最大利益。而这些大企业的初创者往往都是实干家,注重钻研技术,缺乏对资本的研究,让他们有些被动。联想到蚂蚁金服的上市被叫停,觉得国家有必要干预市场

washing:

第三章讲的是硅谷的诞生,其中多次提到斯坦福。上网搜了一下,硅谷的诞生,斯坦福确实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想到前段时间看到温铁军教授有讲斯坦福的诞生,是建立在华人劳工的尸体之上的。也大概搜了搜,没有搜到比较官方的证据。不过结合当时的排华法案,再联系去年加拿大学校附近挖出上千具印第安儿童尸骨的新闻,我个人选择相信这种事情。再想,其实也没啥好怀疑的,资本的诞生于积累,都是建立在残酷的剥削之上的。只是我同时又想起小时候读过的斯坦福诞生的故事,*“说是一对老夫妇,要给自己去世的儿子的母校哈佛大学捐一栋教学楼,傲慢的校长捐一栋教学楼要几百万美元,嘲讽他们捐不起。这对老夫妇发现原来一栋楼这么便宜,于是干脆决定建一所学校,就建立了斯坦福。”*这种故事,大概是《读者》或者《意林》上的吧。类似的故事还挺多,以前看只感觉是一个类似于爽文一样的小事,现在看,才意识外国对华的舆论战真的是早早就开始了,而且,真正能影响人的舆论宣传,正是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故事,神不知鬼不觉的输出呀。狗日的,好一个“大音希声”啊。希望借此人教版教材事件,好好整顿一下吧! 第四章,讲了苹果。或者说是乔布斯。虽然我也给苹果投资了不少钱,但我从不认为自己是所谓的果粉,有些方面,苹果做的确实不错,不过这个差距也在慢慢缩小了。比如苹果最新版的系统,明显有安卓化的一些迹象,苹果的功能设计中,也越来越多的能看到国产设计的影子。这现象挺好,一是说明了国内厂商已经开始可以诞生出一些有意思的想法了,二是说明国内市场在国际上越来越重要了,三是生产厂商卷起来了,用户才能越来越方便。但是也有一点是不好的,就是这样迎合市场的开发方式,确实会让大部分用户越来越满意,但同时必然会导致缺少精力和资源来照顾少部分用户,国内的众多厂商尤为缺少这种精神。相关部门一再呼吁手机APP要适应老年人就是证明,大家都在追逐更高的盈利,却很容易的忽视了有同样需求的少部分人,导致这部分人渐渐地被时代拉下。电子产品的适老化还不是很明显,对残障人士的适应尤为明显,比如视障。统计说中国有1700多万视障人士,然而我在生活中一个也没见到过,这些人已经被时代落下了。歪果一些公司在针对视障人士的适配上做的确实不错,比如苹果的辅助功能可以让盲人也能很好的使用手机电脑,又比如今天又看到一个视频,密歇根大学推出了一款盲文电纸书,利用气动装置可以让屏幕上的点凸起并产生变化,从而让盲人达成阅读需求。关于这些东西,很少听到有国内公司做相关宣传。我们在担忧所谓的贫富差距在拉大的同时,是否也需要关心一下健全人与残障人士的差距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拉大呢?

老乐:

之前不是还有人为什么AT&T控股权没有握在手里吗。我昨天听说,一个我认识的老师申请了香港大学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家族企业的传承。据说这是个很受重视的方向。

其实现在咱们国内,很多大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比如格力、华为等等。

创业人希望传承给自己的家族,但是二代或三代如果能力不足,很容易就会被资本或职业经理人,温水煮青蛙,从而丧失控制权

悦寒:

确实是。感觉跟之前的皇位继承差不多,希望自己的子孙统领天下,但是还是有造反或者叔叔辈分继位的。毕竟子孙都有自己的思想,也不一定利国利民

微尘之弈:

那二代身边没有智囊团吗?怎么会步入陷阱

难道像电视上的那种比较败家?应该不是的吧 二代应该也是很优秀的

老乐:

二代是否优秀,取决于几个条件,首先是二代自身的志向和自身的资质。还有就是二代的成长环境

还有就是知人善用

我的意思并不是所有二代都不行,但现实中也有很多富不过三代的例子

微尘之弈:

嗯嗯

老乐:

所以,这只是可能性之一。反例也是有的,比如曼城足球队的老板,苏曼尔,就是富二代。上小学就开始炒股了

微尘之弈:

就是有些优秀的继承人 可能也不抵资本的力量。让人感觉资本很黑似的

老乐:

嗯嗯。资本都是逐利的,利用好了是助力,利用不好就是阻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washing:

我个人觉得就是单纯的没有抓住机遇,或者是决策失误。跟是否是家族企业关系不很大。就算是家族企业,能做到全世界头部的,也不会说是一个人说了就算的。家族企业相对于合伙人企业本来就少,没有能长久经营的应该属于正常现象,应该说任何企业本身就很难长久存在下去吧。国家还不能保证永存呢,何况公司。而且我觉得,这个应该不能累比作封建王朝,职场上大都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了不起了多点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封建王朝搞不好却是要丢命的。职场除了利益外没有任何约束,而王朝中除了要付出物理上的代价外,还要承受道德上的,心理层面的损耗。所以企业相对于王朝,本就是更难坚持的。

老乐:

其实现在这些大企业也几乎不是纯粹的家族企业了吧,也都多多少少引入了合伙制

washing:

对呀,家族制很难发展起来的。拿国家类比一下就是了

老乐:

但是,诺伊斯在战术上挽救仙童的努力,改变不了仙童公司本身在基因上的缺陷,那就是股权结构上的问题。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仙童公司成立时,尚无后来规范化的风险投资产业,也没有后来创始人和投资人双赢的股权结构。菲尔柴尔德给“八叛徒”的投资易然不需要财产抵押,如果公司创办失败也不需要赔偿,但是确实是以贷款的形式给予的。既然是贷款,就有收回的一天,当菲尔柴尔德在1959年收回全部股份后,从创始人“八叛徒”到总经理鲍德温,其实只获得了截止到被回购为止这段时间的收益,而失去了今后公司发展可能得到的收益。因此,这直接导致了鲍德温等人的离职创业。而在鲍德温创立新的Rheem公司时,他作为创始人拥有一部分股权,因此从公司基因上讲这更适应

lhr:

难道不是 不断的迭代,才会发展的更好嘛,不过这样对个人利益就不友好了,对企业发展,对国家发展,对世界发展更好,我感觉 更替反而更好一些

老乐:

这一段我觉得也很能说明AT&T的问题

这个观点其实格局很大。但有时候人过于关注自己,格局就会变小

刘海涛:

嗯,所有事物发展都是有起伏规律的,被社会关注的这些大公司也一样,之所以被关注到是因为创始人或者前两代已经做的足够好了,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下一代想维持或继续做大的话就会面临更大困难,除非是通过变革或创新带来新的机会,通过什么方式变革?或许改变企业的掌舵人就是其中一种方式,但这也给企业带来另一种风险,就是无法保证它还在最初创始人家族的掌控和意愿下继续发展。 所有各方努力结果都是尽量延长企业生命所存在的时间以及从中获取的收益。 这也是世界万物发展规律,有老的事物消失,有新事物的快速发展,世界才充满生机和活力

老乐:

说的非常好啊

lhr:

旧的不去 新的不来 哈哈哈

张铭:

看大家的讨论,感觉自己对书本的理解更深了,开始看了很多不理解的地方,终于可以慢慢的上道了

悦寒:

但是自己被当做旧的淘汰了,对于资本来说肯定是赚不了钱了,需要另找出路

对于技术的创新、历史的更替、世界的发展肯定是促进作用

老乐:

其实,当我们的利益不在其中时,可以客观冷静的分析。但是身家性命深陷其中时,很多情况是身不由己的

刘海涛:

对的,资本的根本就是追逐利益,当看到这个项目后续无法充分获利的时候,就会快速脱身去重点关注其它有更大收益的项目。 身在其中的人却很难割舍

悦寒:

是啊。就跟乔布斯把苹果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无论公司前途多么渺茫,总得拯救一下子。

washing:

刚好奇搜了搜延续比较长的企业,以前一直以为是“便宜坊”,永乐年间开始的,有600多年历史,结果搜索结果都说是日本的一个叫“金刚组”的组织,后来转成了建筑公司,始建于公元578年,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那看到这里,我又想一个组织如果算的话,1500多年的少林寺,1900多年的白马寺,2600多年的宗圣宫,这些算不算呢?企业和寺庙,一个追求的物质财富,一个追求的精神财富,二者之间有没有相通的可以让我们借鉴的地方呢?再往上升一点,一个民族的延续,追求的又是什么呢?

washing:

washing:

刘海涛:

washing:

飞刀:

老乐:

washing:

老乐:

wa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