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部分

讨论人员

讨论内容

闪电侠:

“没想到路过一条州干道的时候,竟然看到车子一辆接着一辆,一直排到很远的地方。车子里的人愁眉苦脸,在后排坐着的孩子不耐烦地大哭着。我真希望能告诉他们一些事,但他们只是绷着脸,一副十分匆忙的模样,所以只好作罢。”

虽然有句话说:不要为了目的地而忽略了沿途的风景。但是我想象的沿途风景和文中的不太一样。如果是这种路上堵车的风景,很难去欣赏,而且周围大多都是“愁眉苦脸”和“不耐烦”人,很难不受影响。所以尽量调整自己的心境吧。

“一个人应该在多大程度上独立维修自己的摩托车?对我来说,尽量使用买摩托车时附送的小工具箱和使用手册,然后自己维修,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约翰只相信所谓的权威,即使我认为“只要他们肯花心思,在一个半钟头内就学得会如何靠听发动机的声音维修车子“,他们也拒绝讨论这个话题。逃避科技,抗拒科技,其实内心知道无法阻挡科技的进步,知道那确实是个问题,而自己没有追上去。

有的事情,假如你不解决,就放在那里,它会在你心里越来越重要,并且你心里其实隐隐知道,问题终归要自己去解决的,否则迟早会付出代价。但是眼前貌似没有影响,也就假装一切都好。

不如迎难而上,花心思搞清楚,说不定困难没那么大。

“我有一种感觉,我们之中没有人知道七月里在草原待上四天会是什么情景。开车旅行穿梭其中,记忆只是平坦和空旷,一连开了几个小时之后,仍然看不见要往何处去,一路上都没有拐弯,毫无变化的景色一直延伸到天际,极为单调乏味,不禁令人怀疑究竟还要这样多久。”

这让我想起了平原地区的田地,埋头耕种时,目之所及全是毫无变化的土地田垄,也是挺单调的。也幸好现在大多是机械化劳作,减少了很多辛苦。

“我认为只有在情绪不对的时候,身体上的不适才会凸显,那时你满脑子不快,看什么都不对劲。但是如果情绪正常的话,身体上的不适就无关紧要了。”

心理对身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在想,人的意志力也是能自己掌控的吧。

“我还记得有一辆车经过,坐在里面的那个女人吃惊地望着我们,纳闷在这种天气里我们究竟还骑车做什么。我想,我当时肯定不可能告诉她。”

😂 画面感极强

“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认同感,不会说:“我是修理师傅。”一旦到了下午五点,八个小时一满,你知道他们会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马上离开,然后尽可能地不去想他们的工作。在这方面,他们与约翰和思薇雅一样,虽然想运用科技的成果,却不愿和它发生任何关系。或者说他们和它的确有关系,但是他们没有投身其中,而是保持冷淡疏离的态度,他们参与了这方面的工作,却没有真正地关心它。”

😂 感觉在说我

“一般摩托车手册中都会提到这一点,但是他和其他人一样,太过匆忙,或者毫不关心。”

这大概就是“工作,你得到了我的人,却没得到我的心”

“人们要么认为关心自己所做的事一点都不重要,要么就视之为理所当然。”

尽量不做旁观者,做一个体验者,沉浸式体验(貌似是个新词)

“我不想匆忙行事,因为匆忙本身就是一种要不得的二十世纪态度。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只想去做别的事。所以我想慢慢来,仔细而透彻地,用我找到被剪断的销子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能发现原因,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慢下来,不要浮躁。一件一件来,如果来不及,今天就不做了,随性一点。但是正在做的事,就好好做。

园:

现在很流行沉浸式体验啊

比如玩个剧本杀,密室逃脱,睡眠体验,洗头,按摩,反正是娱乐类的很多

闪电侠:

我只听过这个词,不知道意思 😂,现在了解了点儿

灵动之光:

如果万有引力定律存在,那么说实在的,我就不知道什么是非存在了。我认为万有引力定律已经通过所有非存在的测试,你想不出它有什么不符合非存在的属性,或是证明其存在的任何科学属性。然而一般人仍然认为它是存在的。

这段话什么意思??

我看了第二遍还不不太懂

惠风和畅:

这段话真绕

washing:

万有引力定律(我猜作者这里想表达的是“万有引力”而不是“万有引力定律”),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实体,没有形状,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确切的证明他存在。但大部分人却依然认定他存在。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了。

不过我不认同这种观点,这就是唯心主义嘛

D灰:

我一直没搞明白作者说的那个死了的灵魂费德勒是谁。。。还以为是什么出名的哲学家

看了书评才知道是他自己

washing:

嗯,出自柏拉图的《斐德洛篇》

D灰:

Untitled

我惊了我惊了

washing:

书里写了呀,被电击

电击在以前是一种比较常规的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D灰:

我以为是他说那个哲学家来着

好家伙啊好家伙

灵动之光:

这本书的作者本就是学哲学的,这本书有点像自传,所以读着不累但是就是不太好懂。

哲学本就是简单问题复杂化,绕的越狠水平越高

D灰:

《禅摩托》这本书一开始,作者讲述道,他和约翰一家虽然旅程上非常和谐,但是有一个问题造成了他们之间关系的紧张,这个问题的导火线是关于是否修理摩托的问题。起初作者是不理解的,他观察到约翰夫妻面对真实存在的问题却不去解决。其实双方都没有什么错,只是价值观的问题。这个情景其实印证的是这种价值观的冲突不仅存在于人际关系,也存在于生活中方方面面。与之相类似的是水龙头滴水的问题,以作者为代表的人选择用各种手段去试图解决问题;另一种人想要去逃避,即使忍受噪音,也不想去解决。 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体现了他们之间深深的价值观鸿沟,尤其是当一个人想要逃避,而另一个人总是想把这个事放到台面去解决的时候,这对想逃避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的折磨。而反过来讲,对另一个想要去解决问题的人,对方的逃避也是一种非常痛苦的。 抛开这样抽象的描述,这本书其实从题目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将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的鸿沟具象化为一方对现代科学的不信任与恐惧,而另一方则安然接受现代性所带来的便利。尽管作者既能够享受自在朴素的生活,同时也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便利之处,他将此形容为佛陀在摩托车旁修理,和在莲花座上是一样的自在,但他很难也无法说服另一方对科技的恐惧。 这本书提出的另一个观点是儿子在让作者讲鬼故事的时候,谈论到了鬼魂这一概念。他说每个民族的或者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人的信仰,当他确信着某一事物的时候,总是会认为别人的信仰是胡说八道。那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之所以不理解另一个民族,其中很大一个原因也许正是因为他们从小被灌输了这样的概念,以至于他们认为所有与他们的信仰和理想相悖的想法全都是歪理邪说与异端教徒。人们会不由自主的去排斥这样的想法,会以此来力图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也就导致了许多不可调和矛盾的产生。但我们所相信的就一定是真理吗?这是一本很典型的哲学书,它通过这样的一个观点试图告诉我们不应该如此忘自尊大,固执认为自己就是对的,而别人就是错的。 在修理摩托车这一件生活中小事上上,作者也发现了人们无法顺利沟通以及产生矛盾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分类的那样,世界上有一部分人在思考事物的时候用的是一种逻辑推理探究的方式,而另一种人他们思考事物的方式是通过直觉感受和表面的。我们不能说孰优孰劣,但应该意识到当我们很难相互沟通的时候,其实很有可能正是这些本质的原因在作祟,这是很难改变的事情,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特质。

washing:

比较认可你前面说的,但我感觉后面说的那些关于思维方式的描述,我觉得这个矛盾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去调节的

我比较偏向于人刚出生都是没有信仰的。在思维习惯的感性与理性上也许存在接受能力的不同,但不应该是完全对立的两条路。

D灰:

是可以调节的呢,不过感觉能像作者这样意识到问题的人并不多

阿六: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只看书名还以为是一个摩托车维修工在维修工作中禅性的领悟,看了简介和内容后发现,其实"禅"象征人内心的心灵探索,是主观思考;"摩托车"象征科学技术,是客观存在。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是暗示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将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达到一种和谐存在的境界。也让我想到大学的马哲。寻找心灵的平静,其实就是需要感性方法和理性方法的统一。

惠风和畅:

这是一本写于1968年的书,距今已经有近50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差距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认知年龄,但是几十年后读来却依然受用,我想这就是思想读物的一大亮点了。禅,道,似乎是我们思想中挥之不去的一个未知地带,我想搞明白,但是似乎却难以下手,很多看似简单到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在书里都有一个重新的视角来解读,而这也是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大好机会。

第二部分

讨论人员

讨论内容

闪电侠:

“这使我想起马克·吐温的经验,马克·吐温在掌握通过密西西比河所必需的分析性知识之后,发现这条河已经失去了它的美丽——总会丢掉一些东西,但是从艺术的角度鲜有人注意到——新东西同时也被创造出来了。让我们不要再注意丢掉了什么,而要注意获得了什么。让我们把这种过程当作再生的方式,既不好,也不坏,事实就是如此。”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古典的人擅于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本质,简洁果断,把握绝对力量。浪漫的人擅于捕捉灵感,通过事物明心境,柔软温和,提升美学造诣。一个务实有调理,一个浪漫有灵气。我们要综合古典和浪漫,不会木讷呆板,也不会轻浮于事。既能看懂计算机原理(或其他理),也能品味诗词歌赋,生活才更多彩。

“约翰看到摩托车的时候,只看到各种形状的金属,于是就厌恶它,然后拒绝进一步的接触。但是我却看到设计者的理念。约翰认为我接触的是各种零件,实际我接触的是各种观念。”

看问题也需要这种思维,不能抵触

“如果只触及问题的结果,而不知道原因在何处,是不可能有任何改变的。”

现在解决问题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多时候这种方法好像挺管用,但是其实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事情如果刨根问底就很费精力了,但是如果想改变,确实是要付出精力 🤷‍♀️ 除非就想凑活着。